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越来越多,不法分子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食品外观、口感、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的喜好和需求,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掺杂掺假,非法添加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单凭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的传统监管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监管工作的需要。
而实验室检测也面临着窘境。目前,国内大多数有资质的食品承检机构出现食品检验人员少、检验场所面积不足等状况,承担当前大批量的国抽、省抽及国家食用农产品检测任务困难重重,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好投入大量抽检经费,委托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来完成。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已渐渐浮出水面,成为一项新兴的监管技术手段,并逐步被推上历史的舞台,受到食品监管部门的欢迎和应用。
那么,开展食品快速检测的意义何在?笔者结合自身从事食品快检工作多年的经验归纳为三点:一是用在日常监督监测中,使实验室监测不到的生产环境、加工条件以及流通环节不便于检测的食品或食物得到有效监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可扩大食品安全监测范围,加大发现问题食品的概率,将风险预警前移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二是用在大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中,有利于预防群发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三是用在应急事件处理上,可以快速筛查食物中毒可疑因子,防止其进一步扩散以及赢取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等。通过开展快速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靶向性,提高监管的工作效率。
鉴于此,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引进快检技术,成立快检中心(室)、建立便民服务站、投入检测经费、购入快检设施设备,实施科学监管,效果显而易见。而且,通过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覆盖面,增加了样品检测的数量,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实验室批检所支出的大量经费。通过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假冒伪劣食品,多方位保障食品安全,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然而,便民服务站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并不多。部分便民服务站形同虚设,快检设施设备成了摆设,无人维护;快检人员文化程度、快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的检验人员大多是公益岗位或合同工,有检验资质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快检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多头管理;基层上报的快检数据往往是报喜不报优,近千批次的样品所检项目快检结果全部合格。面对琳琅满目的快检设备和大大小小的快检厂家及如此混乱的管理局面,现有的快检人员无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艰难地爬行。
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中国近3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而且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国土之大、人口之多、食料范围之广,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特例,中国在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快速检测将会在其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亟须规范。
笔者认为,若能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从上到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构,定岗定责,明确专职食品快检人员,并给予食品快检人员特殊行业相应的工资待遇,进一步规范食品快检方法的使用和管理,使现有的快检人员依法依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那么,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将很快进入正轨。